恶魔美国医生:给婴儿做开膛手术不打麻药,因为觉得婴儿没有痛觉
在中国有一种酷刑,叫做凌迟,一般用在穷凶极恶的罪犯身上。然而就在48年前,一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遭受了这种酷刑,医生以治疗之名,让他在痛苦绝望之中死去。1985年,一位叫杰弗里·劳森的早产儿出生,由于他的肺动脉导管未闭,需要马上开展手术。据《洛杉矶时报》描述,医生首先在杰弗里的颈部开了一个小口,然后把管子从小口伸入到胸腔,接着从胸骨脊柱做切口,把杰弗里的肉、肋骨和肺拉到一边,并对血管进行手术。医生又在侧面开了一个口子,把管子插进肺部。即便是文字描述,都能感觉到疼痛。然而让人震惊的是,整个手术过程,医生并没有使用麻醉剂,只是使用了一种肌肉松弛剂,可以让婴儿在手术中不乱动,但意识一直清醒。在手术后,杰弗里出现了休克,心脏、肾、肝等器官开始衰竭,最终他在5周后,结束了短短一生。杰弗里母亲是在事后才得知儿子并没有打麻药,而医生却告知:我从来没有听说过,婴儿会感觉到疼痛。过去人们觉得婴儿没有痛觉不需要打麻药,而现在也有很多家长觉得打麻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,危害记忆力和智商,而拒绝麻醉,这是很大的误区。一、做手术不打麻药,会经历什么?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麻醉。从字面意思,麻指的是麻木麻痹,没有痛觉,醉则指的是酒醉昏迷,失去意识。麻醉就是通过药物,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,达到无痛的目的。根据麻醉类型,可分为全身麻醉、区域麻醉及局部麻醉。如果没有麻醉,那将是非常可怕的——1、强烈的应激反应当机体突然受到一种有害刺激,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。适量的应激反应对机体有保护作用,可以提醒身体避免造成过度伤害。在手术中应激源多且强度大,如失血、缺氧、血压波动和疼痛等,麻醉的任务就是要消除患者这些应激反应。否则,疼痛因素会导致大量炎症因子产生,机体调节能力超负荷,就会使器官受损,从而造成急性溃疡,急性肺损伤,肾功能不全等。2、持久的心理创伤临床上有一种现象叫做“术中知晓”,也就是患者在手术中从麻醉中醒来。当术中知晓轻微发生时,患者仅有听的感知,并无疼痛感和其他感知;但当严重发生时,患者就会有疼痛感知、麻痹感,如感觉到不能说话、呼吸、濒死等。术中知晓不仅会给患者心灵带来严重创伤,还会导致创伤后应急紊乱,具体表现为心理和行为异常、失眠、噩梦、精神失常等,并且这种心理创伤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二、麻醉会影响儿童的记忆力、智商?全麻就和死过一次一样?“麻醉会让孩子变笨”,这种说法让不少家长陷入手术误区。对此,中国医大一院麻醉二科的孙文冲医生表示,正规麻醉并不会对儿童智力造成不良影响。一个人智商与大脑有关,而麻醉的方式中,一种是可逆性消失,即随着手术结束,麻醉药会被排出体外;一种是局部麻醉,小清创的麻醉并不会对脑部有任何影响;还有一种是只对支配区域麻醉,同样不会影响脑功能。目前也并未有证据证实儿童暴露于麻醉药与日后学习障碍有相关性,只是考虑到儿童在3岁以前都是大脑快速发育的黄金周期,尽量减少实施全身麻醉,避免存在不可控的因素。全身麻醉就是死过一次吗?事实上,全麻和死亡还是不一样的。全麻只是让人相当于进入“深睡眠”状态,失去意识和痛感,但此时心脏还是跳动的,呼吸则通过麻醉剂帮助辅助通气,这与死亡状态,彻底失去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不是一回事。三、做完全麻手术后,需要注意什么?全麻手术后,药物还没有完全被代谢,此时身体会出现一些“迟缓”或是不适,特殊期间,患者或家属应该注意这些问题:1、引流管管道的固定与通畅应注意各种引流管管道的固定与通畅,未经允许不可擅自拔管,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或引流管过多,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。2、预防呕吐和误吸全麻未彻底清醒的病人需要有专人守护,注意保暖。术后6小时内采用平卧位,头偏向一侧,以免发生呕吐或误吸。3、注意饮食术后6小时内尽量避免进食或饮水,6小时后,身体没有不适,则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口味要避免辛辣。4、6小时内保持清醒进行全身麻醉后,体内麻醉药没有完全代谢,患者可能会有嗜睡表现,容易在此状态下引发呼吸抑制,从而危及生命。因此一般护士会叮嘱家属这6小时内,尽量让患者保持清醒,出现异样可及时察觉。麻醉的出现,让不少手术的可行性大大提升,手术需承担风险,麻醉也同样。在你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,麻醉医生和你都受着同样的考验,既然选择战胜病魔,那就给点信心,安心把自己交给医生,他或许不是你最亲的人,但却一定希望你平安。参考资料:[1]《几十年前婴儿做开膛手术不打麻药,因为医生觉得婴儿没有痛觉》.环球科学.2023-03-23[2]《阻击术中知晓,已刻不容缓》.健康界.2020-05-17[3]《全身麻醉术后6小时内为什么不让患者睡觉?》.解放军总医院.2019-06-16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